最近,美国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宣布,要打造美国最大的无人机送货业务,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美国6个州的400万户家庭提供无人机送货服务。按照沃尔玛的计划,顾客在每日上午8点到晚上8点期间,购买总重不超过10磅的商品并支付3.99美元运费,商品会在30分钟内通过无人机空运交付。有媒体称,这是美国“首个大规模无人机配送计划”。
从成本看,人力贵、招工难目前是物流配送行业的一大难题。以沃尔玛为例,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不及预期,劳动力成本过高是重要原因之一。与人力成本相比,无人机或无人车配送虽然在研发和运营初期成本相对较高,但随着技术不断成熟,供应链体系形成,单件配送成本将大幅降低,这也是吸引企业大手笔布局的重要原因。
从环境看,疫情为无人配送提供了应用场景。无人配送带来的无接触式运输成为更安全、高效的选择,有效解决了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受到商家和用户的青睐。
但是,在实际运营过程中,无人配送依旧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,其中关键是安全问题。面对复杂的实际应用场景,无人配送技术仍在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需要在测试、运营中弥补漏洞,迭代升级。此外,无人机空域管理、无人车路权、消费者隐私保护,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等配套标准,都需要不断完善。
疫情之下,无人配送已经成为零售商、运营商和资本追逐的新焦点。后疫情时代,无人配送能否从“风口”转为行业标配,还要看企业如何解决“落地”中的各种问题。